close

十位優秀新聞工作者獲得第十三屆上海長江韜奮獎

王仁維

長江系列獲獎者

王仁維1989年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一直在解放日報工作,長期從事黨報新聞采寫工作,先後在報社理論部、體育部、科教體育部、城事頻道工作,現任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城事頻道總監。在20多年的新聞工作中,無論是做一線記者,還是擔任新聞采訪部門負責人的工作,他都不忘黨報職責和使命,在提升新聞影響力和傳播力上下工夫。

王仁維曾長期從事體育新聞報道,參加瞭4屆奧運會、3屆世界杯的報道。除報道賽場內外新聞外,他還經常撰寫和組織策劃一些重頭體育評論,深受讀者好評和歡迎。

在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中,作為解放日報負責科技報道的采訪部門負責人,王仁維敏感地認識到這是一個全新的命題,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深入研究這篇大“文章”,也需要新聞工作者去破題。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下半年,他參與策劃組織瞭2次探訪全球科創中心的大型采訪活動,系列報道刊發後取得廣泛社會影響力。

樊麗萍

長江系列獲獎者

樊麗萍2005年起進入文匯報工作,目前是文匯報教科衛報道中心專業首席記者。她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紮台中路口監視器即時影像實的新聞采編功底和寬闊的寫作視野,多次出色完成重大采訪任務,采寫瞭一批高質量的新聞作品,獲得各界好評。

樊麗萍堅持深入一線采訪,挖掘鮮活新聞素材,用一篇篇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稿件,體現主流媒體引領輿論導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由她采寫的《“中國夢”,原來可以這樣講》以及她參與采寫的《在這裡,找到患者信任的理由》《PISA2012引發的思考》等一批作品刊發後均引起較大社會反響。

教育新聞報道是文匯報的“拳頭產品”之一。樊麗萍熟悉教育政策,面對政策性強、公眾關註度高的重大教育新聞話題,她能準確把握,做到及時報道、正確解讀,采寫瞭一批內容鮮活且經得起專業檢驗的作品。由她采寫的《剪刀差擴大傳遞文科生過剩信號》等一批作品,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瞭有益參考。

2012年至今,樊麗萍每年都有作品獲中國新聞獎或上海新聞獎。

邵寧

長江系列獲獎者

邵寧從事新聞工作21年,具有高級記者職稱,是新民晚報特聘首席記者、楊浦區政協委員。她堅持紮根基層,以強烈的新聞敏感和社會責任感,采訪報道瞭大量具有晚報特色且有影響力的好新聞。

2001年起,邵寧開始采訪上海“兩會”和全國“兩會”,至今已有16年。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她作為新民晚報唯一的文字記者赴京采訪,出色完成任務。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邵寧主動請纓前往采訪,在艱苦的條件下采寫瞭一系列抗震救災報道。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後,邵寧發揮俄語特長,主動聯系俄羅斯、烏克蘭、愛沙尼亞等國傢館,冒著酷暑入園100多次,采寫瞭100多篇報道。邵寧還善於從平凡之中發現有價值的新聞,報道瞭一批具有高尚心靈的普通人,傳播瞭正能量。

邵寧先後獲各類新聞獎項50多個,並著有散文、報告文學集及話劇劇本等,曾獲上海市第三屆“文化新人”、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她一直銘記著新聞界前輩范長江的話:“一個記者如果能為一個偉大的理想而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

周全

長江系列獲獎者

周全,2000年參加工作,現任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公共政策報道總監。他參與制作的電視新聞作品四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其中:《聚焦醫患“第三方”》《食品工廠的黑洞》分獲第22屆、第25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發燒”的兒科》《世博不眠夜》分獲第20屆、第21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此外還有多件新聞作品獲上海新聞獎一等獎等新聞獎項。

深耕上海本地選題,是周全新聞作品的一大特色。其拍攝的很多新聞作品,關註的都是城市治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這些新聞作品很好地把握瞭“時度效”,事實準確、分析客觀,起到瞭明辨是非、鼓舞士氣、弘揚正能量的作用,體現瞭主流媒體的影響力。2016年,由他任總導演的深度調查類新聞紀錄片《人間世》播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共鳴。

16年的新聞從業經歷中,周全始終堅持工作在新聞采編一線,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斷探索電視新聞規律,精心鉆研新聞業務,時刻牢記作為一名記者的職業使命——“做社會的觀察者,傳播真相和正能量”。

孟誠潔

長江系列獲獎者

孟誠潔,2004年參加工作,現任上海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采訪部主任。

孟誠潔是從一線磨礪出的業務多面手,善於用接地氣的方式呈現硬新聞。他采制的《地溝油,你去瞭哪裡?》在中國廣電影視大獎評選中獲廣播專題大獎,參與制作的《每天70噸的地溝油哪裡去瞭?》廣播訪談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廣播評論《四萬億不能走回頭路》獲廣電影視大獎提名獎,此外還有多件新聞作品獲上海新聞獎等新聞獎項。

在廣播記者全媒體轉型方面,孟誠潔也積極進行嘗試。在他看來,廣播記者的轉型具有天然優勢。首先,廣播擅長直播報道,現在隻是換瞭個陣地、換瞭種方式。另一方面,廣播記者不端架子、娓娓道來的播報方式,也是融媒體時代受眾所樂於接受的。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孟誠潔率先“吃螃蟹”。11月3日,長征五號火箭首飛,廣播微信公眾號“話匣子”首次嘗試視頻直播,孟誠潔進行瞭三個小時的直播,共有37萬人在線收看,2300多人互動、點贊。

袁念琪

韜奮系列獲獎者

1983年,袁念琪考入上海電視臺,現為上海廣播電視臺五星體育傳媒有限公司業務指導、高級編輯、上海市作傢協會會員。

袁念琪善於捕捉題材,拍攝的《缺席之判——無錫日報社訴中國足協名譽侵權案》引起較大社會反響,獲全國優秀電視體育節目二等獎和上海廣電獎三等獎。他善於選取視角,拍攝的《胡鴻飛和他的“兩快理論”》從新角度表現老人物,被評為全國優秀電視體育節目一等獎。他還策劃制作瞭一系列重大題材的體育節目,有記錄上海體育50年的《輝煌的足跡》,有反映中國籃球改革的《十年》,有紀錄片《劉翔》和《光耀60年——最具影響力的新中國體育人物》等。

袁念琪還在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社教、經濟、總編室、農村部和電視新聞中心等部門工作過;參加瞭一系列重大紀錄片制作。

工作之餘,他勤奮創作。作品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入選《2008中國最佳散文》等;出版《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和《巨變——青草沙水源地》等專著16部。

范兵

韜奮系列獲獎者

范兵在評論采編崗位工作近23年。作為文匯報理評部主任、《文匯時評》主編、《文匯學人》負責人,他堅持發揚文匯特色,積極發揮名牌欄目和版面的品牌效應,緊扣時事熱點,追蹤思想前沿,凸顯理性鋒芒,以獨特的文化批評精神,引領社會輿論,引導主流大眾,先後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范兵主編的《文匯時評》欄目自2001年創辦以來,發表評論文章3100餘篇。該欄目創辦僅2年,就榮獲“中國新聞名專欄”稱號,2005年、2007年又兩度獲得“上海市媒體優秀品牌”稱號,所發表的評論文章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上海新聞獎、上海人大新聞獎等多種獎項。

2013年4月起,范兵兼任理評部負責人,主持上海市媒體優秀品牌《文匯學人》周刊采編工作。近3年來,不僅保持瞭《文匯學人》應有的學術水準,還團結帶領記者編輯“搶出”瞭一些頗有影響的名傢大傢訪談,顯示出勤懇踏實、創新有為的工作作風。

劉永鋼

韜奮系列獲獎者

劉永鋼,現任東方早報/澎湃新聞網總裁、總編輯。

1999年7月參加新聞工作以來,劉永鋼深入基層,積極踐行“走轉改”,所寫稿件多次獲上海新聞獎和全國五四新聞獎。

2002年以來,他一直在報社從事夜班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甘為他人做“嫁衣”。

他組織、策劃、編發瞭一系列有全國影響力的報道,如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三鹿奶粉系列報道”。

劉永鋼勇於探索創新,積極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他和同事們全力推動瞭“澎湃”新媒體項目,立志打造中國互聯網時政新聞第一品牌,並力圖為當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找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之道。

2014年7月22日,經過近一年籌備,“澎湃新聞”正式上線。如今,“澎湃新聞”影響力漸增,已成為海內外矚目的現象級產品,創下瞭諸多業界第一。

楊健

韜奮系列獲獎者

楊健於1993年7月進入解放日報工作,曾任解放日報國際新聞部主任、理論評論部主任,現任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政情頻道常務副總監。

楊健長期工作在新聞一線,當瞭20多年夜班編輯,在國際新聞報道、言論評論方面積累瞭豐富經驗。楊健始終不忘履行黨報工作者的使命和社會責任,在報道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註重把好導向,不隨波逐流,又積極回應讀者關切,及時發出黨報聲音。

當前,黨報面臨深度融合、整體轉型的新課題,楊健在這方面也積極作出探索。2016年3月的全國“兩會”,是解放日報融合轉型後的第一次重大報道戰役。在分管領導指揮下,楊健作為前方報道組組長,與記者們一起精心策劃並組織落實選題,在解放日報和上觀新聞兩個平臺刊發瞭大量高質量的稿件。

楊健撰寫及負責編輯的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一次,上海新聞獎二等獎兩次、三等獎兩次,中國國際新聞獎二等獎一次、三等獎兩次,上海國際新聞獎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三等獎兩次。

周煒

韜奮系列獲獎者

周煒1995年進入上海電視臺工作,現任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主任助理。他牢牢把握宣傳輿論的導向立場,在新聞編輯業務上精益求精,和他的同事一起創作瞭許多高質量的新聞作品。

周煒長期從事國際新聞編輯策劃和團隊管理工作。2001年,“911”事件發生。從當晚開始,周煒就與同事一起投入到這場高強度的突發事件報道中。從《上視晚間新聞》開出特別報道,到之後每檔新聞欄目;從信息搜集核實,到畫面編輯整理,再到與央媒駐美記者站聯絡和安排連線報道,周煒和他的同事一起,幾乎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在編輯間和導控室。

近年來,周煒組織創辦瞭《環球周刊》《環球交叉點》等欄目,贏得良好口碑和收視反響;還和團隊一起出色完成瞭全國“兩會”、十八大、上海自貿區建設、亞信峰會、習馬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報道。

回顧17年的新聞編輯工作,最讓周煒回味的是創新帶來的喜悅。現在,面對媒體轉型的挑戰,周煒又一次全身心投入到瞭新的工作崗位上。

長江韜奮獎是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上海長江韜奮獎是經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批準常設的上海優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由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目前均為每兩年評選一次。

長江韜奮獎以我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開拓者和領導人、傑出新聞工作者范長江和偉大愛國民主戰士、傑出政治活動傢、出版傢、新聞記者鄒韜奮命名。長江韜奮獎設立2個評選系列,長江系列表彰以從事新聞采訪報道、新聞類節目播音、主持為主的優秀新聞工作者;韜奮系列表彰以從事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校對、新聞類節目制片為主的優秀新聞工作者。


王仁維

長江系南投監視器店列獲獎者

王仁維1989年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後,一直在解放日報工作,長期從事黨報新聞采寫工作,先後在報社理論部、體育部、科教體育部、城事頻道工作,現任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城事頻道總監。在20多年的新聞工作中,台中監視器推薦無論是做一線記者,還是擔任新聞采訪部門負責人的工作,他都不忘黨報職責和使命,在提升新聞影響力和傳播力上下工夫。

王仁維曾長期從事體育新聞報道,參加瞭4屆奧運會、3屆世界杯的報道。除報道賽場內外新聞外,他還經常撰寫和組織策劃一些重頭監視器安裝台中體育評論,深受讀者好評和歡迎。

在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中,作為解放日報負責科技報道的采訪部門負責人,王仁維敏感地認識到這是一個全新的命題,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深入研究這篇大“文章”,也需要新聞工作者去破題。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下半年,他參與策劃組織瞭2次探訪全球科創中心的大型采訪活動,系列報道刊發後取得廣泛社會影響力。

樊麗萍

長江系列獲獎者

樊麗萍2005年起進入文匯報工作,目前是文匯報教科衛報道中心專業首席記者。她擁有過硬的政治素質、紮實的新聞采編功底和寬闊的寫作視野,多次出色完成重大采訪任務,采寫瞭一批高質量的新聞作品,獲得各界好評。

樊麗萍堅持深入一線采訪,挖掘鮮活新聞素材,用一篇篇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的稿件,體現主流媒體引領輿論導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由她采寫的《“中國夢”,原來可以這樣講》以及她參與采寫的《在這裡,找到患者信任的理由》《PISA2012引發的思考》等一批作品刊發後均引起較大社會反響。

教育新聞報道是文匯報的“拳頭產品”之一。樊麗萍熟悉教育政策,面對政策性強、公眾關註度高的重大教育新聞話題,她能準確把握,做到及時報道、正確解讀,采寫瞭一批內容鮮活且經得起專業檢驗的作品。由她采寫的《剪刀差擴大傳遞文科生過剩信號》等一批作品,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瞭有益參考。

2012年至今,樊麗萍每年都有作品獲中國新聞獎或上海新聞獎。

邵寧

長江系列獲獎者

邵寧從事新聞工作21年,具有高級記者職稱,是新民晚報特聘首席記者、楊浦區政協委員。她堅持紮根基層,以強烈的新聞敏感和社會責任感,采訪報道瞭大量具有晚報特色且有影響力的好新聞。

2001年起,邵寧開始采訪上海“兩會”和全國“兩會”,至今已有16年。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她作為新民晚報唯一的文字記者赴京采訪,出色完成任務。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邵寧主動請纓前往采訪,在艱苦的條件下采寫瞭一系列抗震救災報道。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後,邵寧發揮俄語特長,主動聯系俄羅斯、烏克蘭、愛沙尼亞等國傢館,冒著酷暑入園100多次,采寫瞭100多篇報道。邵寧還善於從平凡之中發現有價值的新聞,報道瞭一批具有高尚心靈的普通人,傳播瞭正能量。

邵寧先後獲各類新聞獎項50多個,並著有散文、報告文學集及話劇劇本等,曾獲上海市第三屆“文化新人”、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稱號。她一直銘記著新聞界前輩范長江的話:“一個記者如果能為一個偉大的理想而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

周全

長江系列獲獎者

周全,2000年參加工作,現任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公共政策報道總監。他參與制作的電視新聞作品四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其中:《聚焦醫患“第三方”》《食品工廠的黑洞》分獲第22屆、第25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發燒”的兒科》《世博不眠夜》分獲第20屆、第21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此外還有多件新聞作品獲上海新聞獎一等獎等新聞獎項。

深耕上海本地選題,是周全新聞作品的一大特色。其拍攝的很多新聞作品,關註的都是城市治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這些新聞作品很好地把握瞭“時度效”,事實準確、分析客觀,起到瞭明辨是非、鼓舞士氣、弘揚正能量的作用,體現瞭主流媒體的影響力。2016年,由他任總導演的深度調查類新聞紀錄片《人間世》播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共鳴。

16年的新聞從業經歷中,周全始終堅持工作在新聞采編一線,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斷探索電視新聞規律,精心鉆研新聞業務,時刻牢記作為一名記者的職業使命——“做社會的觀察者,傳播真相和正能量”。

孟誠潔

長江系列獲獎者

孟誠潔,2004年參加工作,現任上海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采訪部主任。

孟誠潔是從一線磨礪出的業務多面手,善於用接地氣的方式呈現硬新聞。他采制的《地溝油,你去瞭哪裡?》在中國廣電影視大獎評選中獲廣播專題大獎,參與制作的《每天70噸的地溝油哪裡去瞭?》廣播訪談獲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廣播評論《四萬億不能走回頭路》獲廣電影視大獎提名獎,此外還有多件新聞作品獲上海新聞獎等新聞獎項。

在廣播記者全媒體轉型方面,孟誠潔也積極進行嘗試。在他看來,廣播記者的轉型具有天然優勢。首先,廣播擅長直播報道,現在隻是換瞭個陣地、換瞭種方式。另一方面,廣播記者不端架子、娓娓道來的播報方式,也是融媒體時代受眾所樂於接受的。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孟誠潔率先“吃螃蟹”。11月3日,長征五號火箭首飛,廣播微信公眾號“話匣子”首次嘗試視頻直播,孟誠潔進行瞭三個小時的直播,共有37萬人在線收看,2300多人互動、點贊。

袁念琪

韜奮系列獲獎者

1983年,袁念琪考入上海電視臺,現為上海廣播電視臺五星體育傳媒有限公司業務指導、高級編輯、上海市作傢協會會員。

袁念琪善於捕捉題材,拍攝的《缺席之判——無錫日報社訴中國足協名譽侵權案》引起較大社會反響,獲全國優秀電視體育節目二等獎和上海廣電獎三等獎。他善於選取視角,拍攝的《胡鴻飛和他的“兩快理論”》從新角度表現老人物,被評為全國優秀電視體育節目一等獎。他還策劃制作瞭一系列重大題材的體育節目,有記錄上海體育50年的《輝煌的足跡》,有反映中國籃球改革的《十年》,有紀錄片《劉翔》和《光耀60年——最具影響力的新中國體育人物》等。

袁念琪還在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社教、經濟、總編室、農村部和電視新聞中心等部門工作過;參加瞭一系列重大紀錄片制作。

工作之餘,他勤奮創作。作品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入選《2008中國最佳散文》等;出版《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和《巨變——青草沙水源地》等專著16部。

范兵豐原監視器

韜奮系列獲獎者

范兵在評論采編崗位工作近23年。作為文匯報理評部主任、《文匯時評》主編、《文匯學人》負責人,他堅持發揚文匯特色,積極發揮名牌欄目和版面的品牌效應,緊扣時事熱點,追蹤思想前沿,凸顯理性鋒芒,以獨特的文化批評精神,引領社會輿論,引導主流大眾,先後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范兵主編的《文匯時評》欄目自2001年創辦以來,發表評論文章3100餘篇。該欄目創辦僅2年,就榮獲“中國新聞名專欄”稱號,2005年、2007年又兩度獲得“上海市媒體優秀品牌”稱號,所發表的評論文章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上海新聞獎、上海人大新聞獎等多種獎項。

2013年4月起,范兵兼任理評部負責人,主持上海市媒體優秀品牌《文匯學人》周刊采編工作。近3年來,不僅保持瞭《文匯學人》應有的學術水準,還團結帶領記者編輯“搶出”瞭一些頗有影響的名傢大傢訪談,顯示出勤懇踏實、創新有為的工作作風。

劉永鋼

韜奮系列獲獎者

劉永鋼,現任東方早報/澎湃新聞網總裁、總編輯。

1999年7月參加新聞工作以來,劉永鋼深入基層,積極踐行“走轉改”,所寫稿件多次獲上海新聞獎和全國五四新聞獎。

2002年以來,他一直在報社從事夜班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甘為他人做“嫁衣”。

他組織、策劃、編發瞭一系列有全國影響力的報道,如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三鹿奶粉系列報道”。

劉永鋼勇於探索創新,積極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他和同事們全力推動瞭“澎湃”新媒體項目,立志打造中國互聯網時政新聞第一品牌,並力圖為當下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找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之道。

2014年7月22日,經過近一年籌備,“澎湃新聞”正式上線。如今,“澎湃新聞”影響力漸增,已成為海內外矚目的現象級產品,創下瞭諸多業界第一。

楊健

韜奮系列獲獎者

楊健於1993年7月進入解放日報工作,曾任解放日報國際新聞部主任、理論評論部主任,現任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政情頻道常務副總監。

楊健長期工作在新聞一線,當瞭20多年夜班編輯,在國際新聞報道、言論評論方面積累瞭豐富經驗。楊健始終不忘履行黨報工作者的使命和社會責任,在報道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既註重把好導向,不隨波逐流,又積極回應讀者關切,及時發出黨報聲音。

當前,黨報面臨深度融合、整體轉型的新課題,楊健在這方面也積極作出探索。2016年3月的全國“兩會”,是解放日報融合轉型後的第一次重大報道戰役。在分管領導指揮下,楊健作為前方報道組組長,與記者們一起精心策劃並組織落實選題,在解放日報和上觀新聞兩個平臺刊發瞭大量高質量的稿件。

楊健撰寫及負責編輯的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二等獎一次,上海新聞獎二等獎兩次、三等獎兩次,中國國際新聞獎二等獎一次、三等獎兩次,上海國際新聞獎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三等獎兩次。

周煒

韜奮系列獲獎者

周煒1995年進入上海電視臺工作,現任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主任助理。他牢牢把握宣傳輿論的導向立場,在新聞編輯業務上精益求精,和他的同事一起創作瞭許多高質量的新聞作品。

周煒長期從事國際新聞編輯策劃和團隊管理工作。2001年,“911”事件發生。從當晚開始,周煒就與同事一起投入到這場高強度的突發事件報道中。從《上視晚間新聞》開出特別報道,到之後每檔新聞欄目;從信息搜集核實,到畫面編輯整理,再到與央媒駐美記者站聯絡和安排連線報道,周煒和他的同事一起,幾乎每天從早到晚工作在編輯間和導控室。

近年來,周煒組織創辦瞭《環球周刊》《環球交叉點》等欄目,贏得良好口碑和收視反響;還和團隊一起出色完成瞭全國“兩會”、十八大、上海自貿區建設、亞信峰會、習馬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報道。

回顧17年的新聞編輯工作,最讓周煒回味的是創新帶來的喜悅。現在,面對媒體轉型的挑戰,周煒又一次全身心投入到瞭新的工作崗位上。

長江韜奮獎是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上海長江韜奮獎是經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批準常設的上海優秀新聞工作者最高獎,由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目前均為每兩年評選一次。

長江韜奮獎以我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開拓者和領導人、傑出新聞工作者范長江和偉大愛國民主戰士、傑出政治活動傢、出版傢、新聞記者鄒韜奮命名。長江韜奮獎設立2個評選系列,長江系列表彰以從事新聞采訪報道、新聞類節目播音、主持為主的優秀新聞工作者;韜奮系列表彰以從事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校對、新聞類節目制片為主的優秀新聞工作者。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CCFDBCE103EAA64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zm297y9m6 的頭像
    rzm297y9m6

    他會怎麼說

    rzm297y9m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